成功人士的時刻表未必適合你
數年前,我聽了一場演講。演講者是美國時間管理達人,羅拉小姐。羅拉小姐行程表滿滿滿,有四個小孩(聽到四個小孩我已虛脫)。她信奉成功主義,認為時間管理是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基礎功。因此她寫過一本書,《成功人士早餐之前都在做什麼》,訪問了上百位各行各業的佼佼者。
那本書我讀過兩遍,相當精彩,也令人挫敗感很重。就在我蓬頭垢面啃著早餐的同時,書中的成功人士在吃早餐以前已跑步四十分鐘、讀完三份報紙、回覆完重要信件、幫小孩準備好書包。難怪人家一秒鐘幾千萬上下,我還在「老公,菜錢」。
看到這裡,客倌您一定以為我會放下書重新做人,效仿別人五點起床,當個上進好青年。說實話,我嘗試過,清晨只有鳥叫聲陪伴的感覺,真是棒極了(老公未起床,耳根好清淨)。可惜好夢不長,從夜貓子變成小公雞,跟著太陽老公公一起起床真的很痛苦。痛苦程度高低,會直接影響持續性。
任何習慣的養成,前提都是 commitment(投入 + 堅持),但每個人的投入成本是不一樣的。就說我吧,我有睡眠障礙,因此我的時間管理哲學不能按照書本知識照做。堅持早起對普通人來說,可能需投入 30% 意志力,可我卻是 120%,同時還要冒著破壞現有治療方案的風險。
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,他人的經驗與法則僅供參考,最終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管理方式。無論是時間管理、金錢管理、情緒管理,皆是。
人類都有屬於自己的生理時鐘,專家說記憶力最強大的時刻是在清晨,但這理論適用於全地球人類嗎?我的記憶力和專注力如開掛般神展開,是洗澡後的一小時,午睡過後是第二高峰。我會盡力把最傷腦細胞的活兒安排在這兩小時內,再按照其它時間段的精神狀況做安排。俺跟網友筆戰都在睡前完成,療癒完了安心睡覺(有病)。
找出自己開外掛的時間段,比鑽研成功人士幾點起床更重要!
再來說件事,您可曾想過成功的定義是什麼?(這篇文章有簡短描述我個人對於成功的看法)。以普世價值來說,人們心中的成功人士,通常是屬於社經地位較高的,例如郭台銘、蔡依林、聶永真。咱們仔細瞧,其實這三人的屬性很不一樣。
郭台銘負責管理龐大團隊,他的時刻表應該是被會議塞滿;蔡依林是演藝人員,工作內容項目繁多,廣告拍攝、出席活動、演唱會彩排等等;聶永真是創意人,獨自一人埋頭苦幹的時間居多。他們的時間管理理念一定不同,我們能參考的是他們安排時間的邏輯,而不是執行方式。
不少專家推崇改變生活方式、睡眠時間來配合工作職位,可我卻不這麼認為。除非別無選擇,不然一切都是可以調整的。我甚至覺得,我們可以嘗試按照生理時鐘、生活方式,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類型。我認識許多自由工作者,當初辭職都是因為他們想要過另一種生活。家庭主婦學會時間管理,充分利用時間,一樣可以發光發亮。
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,活得有效率又快樂,那就是成功。